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江西省对违反计划生育的罚款处罚规定

时间:2024-07-09 10:59:2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5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西省对违反计划生育的罚款处罚规定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省对违反计划生育的罚款处罚规定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68号

《江西省对违反计划生育的罚款处罚规定》已经1998年1月9日省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第一条 根据《江西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按计划生育的规定应当落实有效避孕节育措施的夫妇,在接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通知后,仍不按计划生育规定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从通知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最后期限的第二天起,每天处5元至10元罚款,直至按规定落实有效避孕节育措施。
第三条 违反《条例》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在按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通知后仍不按规定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从通知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最后期限的第二天起,每天处5元至10元罚款,直至落实有效避孕节育措施。在接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终止妊娠的通知后仍不
按规定终止妊娠的,从通知其终止妊娠最后期限的第二天起,每天处50元罚款,直至终止妊娠或生育为止;造成计划外生育的,同时按计划外生育征收计划外生育费。
第四条 计划外怀孕者,在接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终止妊娠的通知后仍不按规定终止妊娠的,从春终止妊娠最后期限的第二天起,每天处50元罚款,直到地终止妊娠或生育为止;造成计划外生育的,同时按计划外生育征收计划外生育费。
第五条 夫妻一方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另一方或者第三者加以干涉,造成计划外怀孕的,每例外5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六条 违反《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5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4000元罚款。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开具假证明、做假手术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5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4000元罚款;开假证明、做假手
术造成计划外怀孕及保胎结扎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8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6000元罚款。上述三种情形之一造成计划外生育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12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8000元罚款。
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摘取避孕节育环器,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妨碍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5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4000元罚款;造成计划外怀孕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8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6000元罚款;造成计划外生育的,
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12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8000元罚款。
擅自施行输卵(精)管复通手术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5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4000元罚款;造成计划外怀孕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8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6000元罚款;造成计划外生育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12000元罚款,次要
责任人员每例处8000元罚款。
对出现前三款情形之一的单位,每例同时处10000元罚款。
第七条 伪造节育证、计划生育证、婴儿死亡证、病残儿鉴定证等计划生育证件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5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4000元罚款;造成计划外怀孕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8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6000元罚款;造成计划外生育的,
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12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8000元罚款。
第八条 有包庇、纵恿或容留计划外怀孕行为之一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5000元,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4000元;有包庇、纵恿或容留计划外生育行为之一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12000元,次要人员每例处8000元罚款。
第九条 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计划生育统计资料的,每例处1000元至3000元罚款。
第十条 教唆、胁迫或者诱骗他人违反《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一)至第(九)项行为之一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5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3000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每例处10000元罚款,次要责任人员每例处5000元罚款。
第十一条 违反《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又不适合行政处分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每例各处1000元至3000元罚款。
第十二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6年1月5日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省财政厅发布的《江西省对违反计划生育的罚款处罚规定》同时废止。



1998年2月10日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人民政府令

                  第172号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第六批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已经2006年3月16日吉林市人民政府第13届5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徐建一
                               2006年3月17日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为规范政府行政审批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市政府在前五次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对行政审批项目又进行了全面清理。经审核,决定再次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1项,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目12项。自本决定公布之日起,本决定中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停止执行;本决定中改变管理方式的项目,一律按改变的方式执行。
  各部门要认真做好有关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督和管理。
  附件:1、吉林市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31项)
     2、吉林市人民政府决定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12项)

  附表一: 吉林市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31项)



序号 部门
项目名称
取消理由
审核意见



1
国税局


外商投资企业列支福利费的审核
国家取消
取消



2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审批
、、
取消





3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固定资产按经营期限计提折旧审批
、、
取消

4
产品出口企业当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核准
、、
取消

5
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核准
、、
取消

6
不组成企业法人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统一计算缴税审批
、、
取消

7
外商投资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审批
、、
取消

8
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定期减免所得税审批
、、
取消

9
外商投资企业借款利息列支审核
、、
取消

10
外商投资企业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审批
、、
取消

11
外商投资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审批(50万元以下)
、、
取消

12
技术监督局
产品标准年审登记
没依据
取消

13
海关
海关注册企业年审
省收回审批权
取消

14
公安局
机动车临时过境登记
没有此业务
取消

15
档案局
全市各单位档案归档流向处置审核
没依据
取消

16
全市档案系列初级职称初审
没依据
取消市档案局审批,由各单位自行初审

17
文化局
演出经纪公司的审批
省级审批权限
取消

18
演出公司的审批
省级审批权限
取消

19
体育局
体育彩票投注站审批
没依报
取消

20
旅游局
旅游名店审批
没依据
取消

21
气象局
防雷安全设施技术检测合格证发放
没依据
取消

22
建委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执业资格证审核
没依据
取消

23
建设工程造价(概预算)专业人员资质审核
没依据
取消

24
交通局
零担运输的审批
今年新颁布《道路运输条例》中没规定此审批
取消

25
内河船员职务考试认证
省审批权
取消市级审批

26
客危船员特殊培训资格审批
省审批权
取消市级审批

27
规划局
规划建设项目设计审查意见书
《吉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3条
取消

28
宗教局
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申办企业审批
没依据
取消

29
供销社
烟花爆竹专营审批
根据相关文件
取消

30
地税局
农业税减免审批
国家取消
取消

31
卫生局
放射线同位素及射线装置许可
国务院449号令规定统一由环保部门审批
取消卫生局放射线同位素及射线装置许可的审批权,统一由省环保部门审批




附表二:吉林市人民政府决定改变管理方式的项目目录(12项)



号 部门
项目名称
法律依据
审核意见

1
建委
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建筑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和其它设计勘察、设计丙级以下资质(包托丙级)审批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统一受理后报省

2
建筑企业安全资格审批
国务院第393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备案

3

建设工程项目报建备案
《吉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备案

4
房产局
房地产中介机构资质审批
建设部97号令《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
备案

5
房屋租赁备案登记
《吉林市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建设部142号令《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备案

6
交通局
危货码头(泊位)的同意
国务院令第355号《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备案

7
拖放竹、木等物体的同意
国务院令第355号《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备案

8
可能影响通航安全的作业或者活动的审批(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体育比赛的批准;勘探、采掘、爆破的批准;构筑、设置、维修拆除水上水下构筑物或者设施批准;架设桥梁、索道的批准;铺设、检修、拆除水上水下电缆或者管道批准;设置系船浮筒、浮趸、缆装等设施的批准;航道建设,航道、码头前沿水域疏浚批准)
国务院令第355号《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备案

9
卫生局
医师执业注册
《医师执业法》
统一受理后报省

10

医师资格证
《医师执业法》
统一受理后报省

11
规划局
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审查
《吉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统一受理后报省

12
民政局
行政区划的变更
省审批权
备案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理重点建议提案暂行办法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印发中山市人民政府办理重点建议提案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府〔2011〕39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现将《中山市人民政府办理重点建议提案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理重点建议提案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系统办理市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和政协重点提案(以下简称“重点建议提案”)工作,提高办理质量和工作实效,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法》(粤府〔2008〕4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中府〔2005〕16号),参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理省人大代表重点建议暂行办法》(粤府函〔2009〕66号)、《广东省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程(试行)》(粤办发〔2010〕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建议提案是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在市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全体会议期间与闭会期间提出,经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决定进行重点督办,交由市政府组织办理的建议提案。
第三条 办理重点建议提案是市政府及政府承办单位的法定职责,承办单位包括独办、主办、会办单位。各承办单位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对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责任感,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办出实效。
第四条 市府办公室应主动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有关工委的联系,就重点建议提案选题事项加强沟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代表委员关注、群众关心、事关全局、惠及百姓、当年办理可取得实际效果的事项,推荐给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作为重点建议提案选项。
第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确定重点建议提案后,市府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审定。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实行市政府领导领办制度,市长每年领办1件以上重点建议提案,其余重点建议提案根据所涉主要事项由分管副市长领办。
第六条 承办重点建议提案后,市府办公室应根据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及时确定重点建议提案的主办、会办单位。成立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协调小组,市政府领办领导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或分管副秘书长、市府办公室副主任及主办单位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主办、会办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组织召开协调小组会议,全面部署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第七条 主办单位承担重点建议提案办理过程的主要基础性工作,负责制定和牵头落实办理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括办理目标、办理人员、办理措施、办理时限和工作安排等,需在市政府领导确定重点建议提案领办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报市政府审定。会办单位按各自职能及办理工作职责,配合主办单位做好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第八条 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要做到“三沟通”,在办理前、办理中、办结后三个阶段都要与代表委员沟通。日常工作要主动邀请代表委员参与本部门决策,听取和征求代表委员意见。要深入基层和群众充分听取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由主办单位牵头会同会办单位进行具体办理。办理沟通可采取协商座谈、专题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安排督办领导、市人大常委会或市政协有关工委负责人、重点建议提案提出者参加。
第九条 承办单位办理重点建议提案,应在交办后3个月内按以下要求将办理情况答复重点建议提案提出者,同时报送市人大常委会或市政协有关工委:
(一)重点建议提案的答复,经承办单位领导审批后,送市政府秘书长或分管副秘书长、市府办公室副主任审核,报市政府领办领导审定。审定同意后,承办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重点建议提案提出者,同时将答复内容上传到市建议提案信息管理平台,向其他代表委员及群众公开。
(二)重点建议提案答复时,应附上《征询意见表》,征求重点建议提案提出者对办理情况的意见,对联名提出的建议提案需征求领衔者的意见。
(三)主办会办的重点建议提案由会办单位提出办理意见,主办单位汇总情况后答复。
(四)答复要做到事实准确、内容完整、文字精练、态度诚恳,按照统一规范格式行文答复。
(五)重点建议提案答复后,办理期内应每3个月向重点建议提案提出者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十条 承办单位办复意见后,应继续加强与重点建议提案提出者的联系,抓好承诺事项和相关措施的落实,及时向市府办公室报送工作信息。承办单位有需跨年度办理落实的重点建议提案事项,应向市人大常委会或市政协作出解释说明。市府办公室会同市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委、市政协提案和法制工委做好重点建议提案督办的联络、协调和服务工作,把需要继续办理落实的重点建议提案列入重点督办事项,督促承办单位抓好办理落实。
第十一条 承办单位每年应向市政府报告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确保办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度建议办理情况、向市政协通报年度提案办理情况时,应一并报告重点建议、通报重点提案办理情况,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
第十二条 市府办公室建立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量化管理机制,纳入《中山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量化管理办法》(中常办〔2011〕10号)管理范围。每年召开建议提案交办会,总结上年工作,交流经验,通报量化结果。对不重视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办理责任不落实、办理质量效果差的承办单位予以及时纠正,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市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重点建议提案办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