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厅、外交部领事司复关于外侨各项证明的工本费征收办法等问题

时间:2024-06-30 20:25:5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0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厅、外交部领事司复关于外侨各项证明的工本费征收办法等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厅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厅、外交部领事司复关于外侨各项证明的工本费征收办法等问题


1963年12月5日,最高法院司法行政厅

旅大外事处:
你处1963年10月28日(63)旅外处字第18号函收悉。经商中国红十字总会后,现就来函所提问题答复如下:
一、出具外侨各项证明的工本费由谁出面向谁征收的问题:凡当事人本人在中国境内的,由公证处出面向申请者本人征收;凡是在境外的日本人或未建交国人,一般由中国红十字总会出面在将证明寄交本人时向本人索要(如本人不给,一般也不再追索);凡是在境外的建交国家人民,一般由外交部或外事处出面向该国驻华使、领馆征收。以上代收款项将由代收机关转交公证处。
二、各地公证处为境外建交国人出具的各项证明,请连同该外国人向我索要证明的原信和地址,寄外交部领事司转该国驻华使馆,或请有关外事处转该国驻华领事馆。各地公证处为非建交国人出具的各项证明,请寄给中国红十字总会转寄当事人。


广州市公共场所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治安管理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公共场所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治安管理规定
广州市政府


规定
第一条 为维护我市社会治安秩序,确保公共场所大型群体活动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园、游乐园、道路、广场、展览馆、体育馆(场)、文化宫(馆、站)、会场、庙宇(堂)等公共场所(含水上活动)组织临时性的,参加人数达一千人以上的大型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产品展览、商品展销、艺术博览、游园、集会、咨询、民俗和宗
教等大型群体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公安机关是公共场所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治安管理主管部门。
第四条 凡在公共场所举办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的主办单位(人)和场地管理部门必须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指定安全责任人,接受公安机关的检查、指导、监督,按规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第五条 凡举办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城市各项管理规定,保障安全,维护活动场地设施和环境的完好。
第六条 组织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除党政军机关(不含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外,主办单位(人)必须持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及活动方案在举行活动的二十天前向所在地的公安分局或县公安局提出治安管理的书面申请;跨区、县和参加人数达万人以上的大型活动应直接向市公安局提出治
安管理的书面申请。
第七条 公安机关接到主办单位(人)书面申请后,应根据维护治安、交通秩序需要,在十五天内作出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并发出决定通知书。
第八条 申办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在未获得公安机关批准前,主办单位(人)或场地管理部门不得发售入场票券。
第九条 对商业性的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公安机关应预先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在活动期间派出警力,协同主办单位及有关部门共同维护治安、交通秩序,及时处置治安事故和突发事件。
第十条 对商业性的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主办单位(人),场地管理部门应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组织足够的管理人员及雇请相应数量的保安人员,维持活动场地的秩序。公安机关应根据具体情况派出警力,以确保活动的安全。
第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以下处罚:
(一)不向公安机关申请,或申请未获批准,擅自在公共场所举办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办,并对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二百元罚款;
(二)举办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经公安机关通知限期纠正而逾期仍不改正的,对主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三)未经批准举办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发生伤亡事故,或不按要求落实安全措施以致造成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后果的,依法追究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许可或不许可举办大型临时性群体活动的决定和按本规定第十一条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十五天内向处罚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受理复议的公安机关应在十五天内作出裁决。不服裁决的,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
第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处罚,由区、县以上公安机关执行。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广州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1992年12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阿根廷全国农牧技术研究所合作计划的协定

中国政府 阿根廷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阿根廷全国农牧技术研究所合作计划的协定


(签订日期1988年5月16日 生效日期1988年5月16日)
  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考虑到两国现存的友好关系;注意到一九八0年六月七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签署的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部长和阿根廷共和国农牧国务秘书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北京举行的会谈中所确定的内容;双方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根据本协定各项具体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农科院”)和阿根廷共和国全国农牧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制定一项院际特别合作计划。

  第二条 为更好地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的可能性,并在各自行动范围内相互承担义务的基础上,农科院和研究所将通过以下方式使这一合作具体化。
  一、在农牧领域内开展合作或协作研究项目和试验项目。
  二、1.交流科技人员;
  2.交换科技资料、文献;
  3.交换用于农牧研究和试验的品种资源。
  三、人员的进修和培训。
  四、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互派考察团组。

  第三条 鉴于本协定的合作内容具有多学科和院际的特点,为了规划、协调和监督本协定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农科院和研究所将各指派一名代表负责有关事宜,此外,还应提出相应的年度报告。

  第四条 农科院和研究所将通过各自代表制定年度计划,实施本协定的有关项目。项目中将规定出农科院和研究所各自的特定职责,包括项目的执行、参加的人员、经费以及为实现本协定宗旨所必要的条件等全部细节。上述项目均须经农科院和研究所批准。

  第五条 本协定第二条确定的各种方式的合作,其经费将根据本协定前言中提及的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第四条第1款至第4款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农科院和研究所在无力自行解决某项特别合作所需费用的情况下,将同国际金融组织磋商,以求获得确保该项目全部得以实施的必要支持。

  第七条 凡是通过本协定项目的实施所取得的部分或最终成果,须经农科院和研究所一致同意后方可发表,并在出版物上注明作者为双方院所。
  在其他所有与本协定有关并以单方形式发表的出版物和著作中,农科院和研究所均应注明对方所给予的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承担任何责任。

  第八条 本协定的签署并不妨碍农科院和研究所以联合或单方的形式,同本国或对方国家,或第三国对相同目的有兴趣的其他单位或机构达成类似协议。

  第九条 在所有涉及本协定的有关情况下,农科院和研究所都将保持各自科技和行政体制的独立自主性,进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十条 农科院和研究所在其相互关系中,将遵循真诚合作的精神,重视本协定的特点和宗旨。本协定的执行将有益于双方院所和各自国家的利益。因此,这项工作的实施应成为良好意愿和通力协作的一个典范。

  第十一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本协定期满时,除非缔约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提前三个月向另一方提出终止本协定的书面要求,本协定将自动顺延三年。双方均无权因协定终止提出任何性质的赔偿要求。在本协定终止后仍在执行中的项目应在终止的当年内结束。

  第十二条 根据本协定而开展的科技合作活动,中方应由农科院事先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阿方应由研究所事先通知阿根廷共和国外交部。
  本协定于一九八八年五月十六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用中文和西班牙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阿根廷共和国政府代表
      钱其琛              丹特·卡普托
     (签字)              (签字)